穿过幽深的巷子,跨门过院,跑进正堂,攀爬坐到太师椅上,这边摸摸那边看看。拖拖拽拽,椅子却不怎么动弹,不一会儿便失去了兴趣。转而又跑进书房,翘着脚尖将书桌上的紫檀镇尺拿下来耍一番功夫,然后再踩在官帽椅上,拿起毛笔,搅搅墨水,对着宣纸肆意勾画……
郑希林先生挥毫泼墨,为《红木》写下由衷的祝愿。
在我五六岁的时候,上面的情景每隔几天都会上演一番,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,影响了我的一生,让我沉迷于绘画,沉迷于红木收藏。
可惜的是,小时候的场景在我略微大一些的时候便消散在时空里,只有记忆留存在脑海挥之不去。而这,也让我在遇到与红木相关的物件的时候,比常人更为关注。
我的第一件藏品是红酸枝雕梅花抽屉面板残件,当时还是在朋友家见到的,便索要到了手里。那会儿应该是97年,按理说是收藏最好的年代,可我当时忙于绘画,空余时间都是去各地参加活动。另外,本身也没有特别想收藏的欲望。只是碰见了,就会顺手买之。
酸枝笔筒、酸枝方盒、黄花梨臂搁、笔架……郑先生的画案上变成了红木的世界
2004年吧,我认识一个做红木家具的朋友。当时他请我画一幅画,彼此谈了一次之后感觉十分融洽,进而成了朋友,他算是真正带我步入红木圈子的人。在他的引导下,我陆续接触到各类红木物件。
接触的多了,自然就会买,红木圈里的朋友有时候也会送我些小物件。一来二去,家里满满当当基本全变成了红木的。小到我平时绘画用的砚盒、笔搁、笔架、镇尺,大到红木雕刻摆件、红木艺术品、条案、圈椅、沙发等等……
这里面一大部分是我平时遇到顺手买的,也有一小部分是红木圈里的朋友或者同样爱好红木的朋友送的。直到现在,我还在陆陆续续的购买。当然,还是遵循我的原则,不去强求,遇见值得出手的,就不犹豫。
这套圈椅是郑先生多年前用画换来的,已经具有了浓厚的生活意味。
不过,今年我买的少了许多。主要是红木价格涨的猛,另外我本身在这几年已经购买了很多,没有了当时那种十分迫切购买的欲望。最主要的是,我本身对红木家具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,算是基本上达到了无欲的境界了吧。(郑希林_口述 方天启_整理 刘会昌_摄影)
(来源:新浪红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