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个红木爱好者,却对红木知识一无所知的我,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,被一位红木方面的“专家”上了一课,他告诉我,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”,中医问诊时有望闻问切之说,我们在挑选家具时也可以借用这一方法,并且为我一一解说了如何“望闻问切”。于是,我便如获至宝地用这一方法去选购家具了。
按照“专家”的意思,“望”顾名思义就是看品相、看材质、看做工。首先,当然关键是要看家具是否有残。如果是老家具,有残也不要紧,主要是看修补的工艺如何。其次,看家具的木纹和颜色,判断其材质。例如,比较明显的金丝楠就在颜色上也很有特点,甚至有“移步换影”之说。这是因为金丝楠有阴阳两面,只要挪动几步换一个角度就能观察到金丝楠的另一种颜色。
实践后发现,第一,以我的眼力除非是比较明显的破损,否则,作为一个“菜鸟”,我根本看不出来家具“残”在何处,更别提老家具的修补工艺了。第二,我根本没有从木纹和颜色上判断家具材质的能力。因为,即使是同一种木料,木纹也会千差万别。而且,很多不同材质的木料,木纹是相近的,以我的眼力根本无法区分。至于从颜色上判断就更无从谈起了,就连同一棵树上的的木料都会因为光照不同而产生颜色差异,更别说不同材质却颜色相近的木料了。至于,金丝楠移步换影之说,对于我这种对木材了解不多的人来说也是空谈。因为,在我看来,在不同光线下无论何种材质的家具都会改变颜色。由此可见“望”对我来说,显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。
按照“专家”的意思,“闻”可以是听,我们能通过敲击家具的面板传出来的声音进行判断,比如声音是比较空还是比较闷,从而判断家具的用料。这里的“闻”解释为“嗅”更加合适。比如“红酸枝”会有酸味;“紫檀”有檀香味;而“海黄”的香味并非网上所传的“散发淡淡的清香味”。那种味道应该是“甜味”,还是“降香型”的。
一番实践下来,从敲击家具传出的声音判断材质,需要有极其丰富的经验,在我听来不同木料的声音也都差不多,根本无从分辨。闻味道就不靠谱了,因为味道本身就是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”的东西,“红酸枝”的“酸”到底是醋酸还是柠檬酸?“紫檀”的“檀香”闻起来是什么感觉?“海黄”的“降香味”又是什么样的香味?更何况,如果在家具中加入一些味道和红木相近的其他木料也是很可能的。显然,“闻”这种方法对我来说,几乎行不通。
按照“专家”的意思,“问”就是询问卖家家具的情况,比如用料、年代、来历等等。这里要和“望”相结合,比如卖家确定卖的是老家具,而且产于南方,就要将其翻过来查看底部了,一是看底部有没有腐蚀痕迹;二是看家具的做工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。当然,询问卖家购买后出现问题如何保修也是重中之重。
实践后我发现家具底部腐蚀的痕迹很容易作假,以我的眼力是看不出来的。至于,家具的做工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我就更看不来了。而且,购买后会出现哪些问题也是根据不同材料的家具而定,这些我就根本问不出来。看来“问”这个方法对我也不适用。
按照“专家”的意思,“切”不只是用手摸家具时的切身感受,同时还要和完成上面三个环节的切身感受相结合。摸一摸家具的表面,感受一下它的做工;查看一下家具榫卯的使用法方是否合理等等。还有,像金丝楠木这种具有“冬不凉夏不热”特点的木料,从温度上就能判断出家具的材质。
经过实践以我的经验通过触摸并不能知道家具的做工如何,至于榫卯的使用方法合不合理就更加无从谈起了。类似金丝楠“冬不凉夏不热”的说法,我觉得家具店的空调一开,所有家具摸上去都是“冬不凉夏不热”的。由此可见,“切”对我来说,还真没什么帮助。
亲身经历过之后,我发现使用“专家”的“望闻问切”之后,我这只菜鸟变的更菜了。每种家居的木料都不相同,也就有了不同的“木灵”,很难找到放之四海皆准的鉴别方法。看来要想在买家具时不吃亏,还是要多看、多接触实物,辨别销售人员混淆概念的介绍,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。想看了篇“秘籍”就成为红木专家根本就是异想天开,没有丰富的经验就开始望闻问切最多也不过是个江湖郎中罢了。 (金石/文 朱方刚/摄影)
(来源: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