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恭王府夏日景色
从乾隆到宣统,恭王府冷眼旁观着清王朝从鼎盛走向了落寞,欣然承受着那一个时代所有文化的“入侵”,却又无可选择地成为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陪葬。回首遥望曾经的潮起潮去,和、奕皆已作了背景,被世人铭记的,唯有王府里俯拾皆是的文化印记。
什刹海南岸,恭王府安静地坐落。二百多年间,它看惯了盛世太平,也历经了风雨飘摇,它渴望卓世而立,却不得不卷入尘俗,浮浮沉沉多少个春秋,终伴着大清朝一起眠于史册。
北京恭王府秋日景色
早就想选个时间,静下心来好好游一游恭王府,趁与恭王府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鲁宁约了采访的机会,我提早到了恭王府,意图逛个痛快。
跨进汉白玉石拱门,瞬间感到迎面而来的一阵清凉,让浮躁的心渐渐归于平静。信步走来,我被扑面而至的文化气息哽住了咽喉,感受着一种繁复交错的文化烙印,并开始陶醉其间。
北京恭王府内部陈设一景
必须承认,恭王府的花园很难称得上古朴,也很难称得上简约,满清帝国以少数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,将每一处瓦砾草木都装扮到极致,修饰到再无一处能容得下笔划。路两旁,古木参天,蓊蓊郁郁,被叶之叠影滤过的阳光温和的流泻下来,投下的阴凉像是一张织得细密的网,网住步履匆匆的游人。我站在老树下,感受着风拂过耳畔,听它喃喃絮语,说些关于光阴流转的故事。不知百年以前,有哪位府主也和我一样,如此惬意地躲进树荫里,遥想很久以前的万般可能。
沿着树荫走向恭王府深处,脑子里一直挥之不去的念头——中国的王爷究竟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?想到了无数个或许,却终究没有定论。王府中的生活太过神秘,没有档案,没有卷宗,有据可考的史料少之又少,零星分布在几部史书之中,园中多处原貌被破坏,府内器物大量流失,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亦早已作古,让如我一般想要窥探王府生活的人只能感叹侯门深似海罢了。
一步步细细踏去,在这个几代王爷的家中,我感受最深的却不是官气,而是文气,浓烈的文化气息犹如屋柱,顶天立地,风吹百年而丝毫无减。我敢笃定地说,当年负责设计、建造王府的人绝不仅仅只是工匠,他们都必是有着文人风骨、诗人情怀的雅士,否则又怎么可能为后人留下这样一座静秀洒脱的文化名宅呢?这里的一砖一瓦、一椽一檩、一廊一檐之间,都不知蕴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旧梦。
徜徉在这座浸透了历史沧桑的古宅里,想象着它曾挣扎在封建王朝的垂暮之年,有辛酸,亦有无奈。低头看看脚下一径山石铺就的小路,九曲八弯,峰回路转。不知它承载了王府上下多少人来去匆匆的脚步,留下几许如烟的往事。身旁木质提示盘上写着颇有诗意的三个字——樵香径。各种不知名的花草从石缝里探出脑袋,随微风轻轻摇曳,无法知晓,这是它们所经历过的第几个春秋了,只有馥郁的香气划过鼻尖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