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长赵之硕
赵会长的办公室不是太大,但洋溢着艺术气息。案头上放着很多杂志。我随手拿起一本: 《民间文化旅游》。办公桌的对面,摆放着一些精美的手工艺品。在这个环境中,我们的话题渐渐展开。
赵会长说,工艺美术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。从传统来看,工艺美术主要是手工艺产品。它们传达出中国文化两个特点,一个是历史悠久 ,一个是博大精深,所包涵的品类和门类也较丰富。
回顾中国传统手工艺,传统工艺美术品,它们伴随着中华文明、中华文化的发展,从一开始就是最早的、本能的接地气。从彩陶到玉器、青铜器、漆艺和丝绸。
其中最早的典型是玉文化。历史上从部族祭神到帝王,从商周一直到2008年奥运中用的中国印和奖牌,都离不开玉的使用,奥运奖牌有玉环嵌到里面去。红山文化、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三个文化主要是玉文化。玉龙、玉琮、玉冠饰等一些佩戴饰品,先是被比作神,后来把玉比人,把君子比德于玉,或者说人品德如玉,或者说人生如玉。它不再是民族精神,而是民族文化。
这些工艺品中所蕴含的文化,最早也是源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。其具体体现除了技艺的传承,就是通过手工艺创作出的优美和传世的作品。我们挖出来了说是文物,其实那时候都是手工艺术品,蕴含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。一直都在延续,并在每个时期都创造了辉煌。
人们在研究中国历史、中国民族文明发展史、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美术史时, 首先要谈的都离不开手工艺,就是我们的传统工艺美术。后来有了非遗,先有造纸,之后的竹简、岩画、壁画、宗教 、家具、木作等,都是我们传统手工艺的一部分,非常接地气。 它们既是艺术品,又往往是实用品。
对于这些手工艺设计者,建国后至今,我们曾评出过百余名工艺美术大师。他们为手工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。如徐悲鸿、齐白石、李可染,以至中国画艺术大师、收藏家黄胄,他们一半生在旧社会,一半在新社会。他们所受的培养,是解放前解放后各一半,功底比较深厚,接地气。现在文化艺术界新培育出来的大家,不管绘画、音乐,还是舞蹈等,涌现出来的实在太少,彰显时代精神的作品太少。这值得我们深思。
现实传统手工艺或者工艺美术品,在当前是什么形势,存在哪些问题?当前的形势一半说都是大好。我认为是需要往前发展,这空间实在是太大了,否则会影响我们的传统手工艺。非物质遗产也好、可持续性也好,都会阻碍它们的发展。
整个传统手工艺来讲,跟不上时代的发展,功利思想方面太多。这是一个障碍。比如说我们的陶瓷,一说还不如原来。前时代的古彩不但没有发展,反而更少了。画新彩的多了,因为赚钱快。但为了钱而作的手工艺,缺少艺术境界,心态浮躁,缺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,不接地气,这样做不出生动活泼的手工艺术品。我们经济发展了,但在文化艺术价值取向问题上没有解决好,考虑的多是商业,考虑的多是眼前。
技艺不全面是手工艺面临的又一问题。木作现在也是个人干,但是木作家具一般有个企业。其他的传统手工艺,或者一个人、或者一家人、或者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创作的条件就够了。这样往往在教育方面、提高文化素质方面是很大的缺失。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。但师傅的师傅的手艺延续近几十年,有的甚至几百年,落后于时代的发展,没有时代气息。有的人说我是非遗,是传统手工艺。我说做非遗工作的也要改变,保留其核心技艺,技术方面要改变,科学的也要引用。
因为只用原来的技艺不足以满足手工艺术的发展。如景泰蓝工序挺多,制胎、掐丝、镀金等等,七至九道工序往往达不到,容易造成沙眼多,铜胎镀金隔几年就掉没了。就这个问题,我也试图和专业人士去研讨如何改进。我找到冶金设计院,人家说,我能保证铜不镀金,也可以光彩夺目,并时间耐久。但需要资金,铜不用镀也不掉,我真的有办法。前提是你得每年给我多少科研费,十年之内每年买走我研制的铜五吨以上。手工艺现在都变成个体的,单凭个体的能力不可能做到。这就是说科技水平达到了,我们没办法衔接。
设计院工作人员说的也有道理,科研也需要经费支撑。但科技不是高高悬置、脱离实际手工艺术生产的技术,需要落地,为手工艺服务。在保护传统技艺核心的前提下,我们要应用新材料、新技术和新创作,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工艺品。
手工艺要与时俱进,通过上引科技、下接地气,连接起传统和现代。我们作为社会团体、中介组织,要多做些工作,让手工艺接到地气、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,使中华文化、中国传统手工艺得以更好发展,让传统手工艺发展具有时代精神、具有时代特色,造就这个时代的人才。